图书介绍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全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全书
  • 刘铁铮主编;王峪,王俊杰,王爽,邵辽江,吴朝霞,曹万祥,万宁,焦翠霞,张晶,刘鲲,崔春生,宋艳军,刘爱敬,张芸,徐峥艳,肖艳丽,秦新天,李艳荣,王爱红,王俊玲,冯月利,张之华,安琪,林玉,张斌,魏婷,宋亚娜,徐永丽编 著
  •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 ISBN:750626308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516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575页
  • 主题词:语文课-高中-教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全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语言知识及运用2

第一章语音部2

一、《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2

目录2

二、相关知识4

(一)语言基础知识4

1.现代汉语4

2.普通话4

3.方言4

4.语音4

(二)拼音知识4

1.音节4

2.音素4

9.反切5

8.韵头、韵腹、韵尾5

7.零声母5

11.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5

10.音调5

6.韵母5

5.声母5

4.辅音5

3.元音5

12.入声6

13.声调标写规则6

14.双声6

15.叠韵6

16.拼音的大写6

20.轻声7

19.音变7

18.隔音符号的作用7

17.拼音的连写与分写7

21.儿化8

22.变调8

23.停顿9

24.重音9

附录10

附录一:习惯误读情况字表10

附录二:形近误读情况字表17

(三)小篆20

(二)金文20

(一)甲骨文20

二、汉字七体20

第二章汉字部20

一、汉字的特点20

三、汉字的六书21

2.社会类21

(一)象形21

1.自然类21

(七)行书21

(六)楷书21

(五)草书21

(四)隶书21

(二)指事22

1.纯符号类22

2.象形字加符号类22

(三)会意22

(四)形声22

(五)转注22

(六)假借22

(一)汉字的笔画23

(二)汉字的笔顺23

四、汉字的笔画和笔顺23

(三)笔画组合24

五、汉字的结构特点24

(一)独体字与合体字24

(二)偏旁与部首25

(三)汉字的组合方式25

六、相关知识25

(一)多义字25

(二)形似字25

2.简化字26

(一)《说文解字》26

八、常用字典简介26

(二)纠正错别字26

(四)多音字26

1.繁体字26

(一)繁体字与简化字26

七、汉字的规范化26

(三)同音字26

(八)《王力古汉语字典》27

(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27

(六)《现代汉语词典》27

(五)《新华字典》27

(四)《文言虚词》27

(三)《辞源》27

(二)《辞海》27

(九)《汉语成语多用词典》28

(十)《中国成语大辞典》28

(十一)《汉字详解字典》28

(十二)《汉字密码》(上、下)28

附录29

附录一:常见多音字、多义字辨析29

附录二:常见别字集录34

第三章标点符号部41

一、标点符号的作用41

二、标点符号的种类41

三、标点符号的用法41

(一)句号【。】的用法41

(三)感叹号【!】的用法42

(二)问号【?】的用法42

(四)逗号【,】的用法43

(五)顿号【、】的用法44

(六)分号【;】的用法44

(七)冒号【:】的用法45

(八)引号【“”】的用法45

(九)括号【()】的用法46

(十)破折号【——】的用法47

(十二)着重号【.】的用法49

(十一)省略号【……】的用法49

(十三)书名号【《》】的用法50

(十四)间隔号【·】的用法50

(十五)连接号【-】的用法51

(十六)专名号【——】的用法51

附录51

其它标点符号的用法51

3.不自由语素54

二、词的概念54

2.半自由语素54

三、词的分类54

(一)单纯词54

4.联绵字(词)54

(三)概念解释54

(二)语素表54

(一)什么是语素54

一、语素54

第四章词语部54

1.自由语素54

3.拟声词55

(1)联合式55

1.复合式合成词55

(二)合成词55

4.译音词55

(2)叠韵联绵词55

2.叠音词55

(3)非双声叠韵联绵词55

(1)双声联绵词55

1.联绵词55

2.重叠式合成词56

(5)主谓式56

3.附加式合成词56

(4)动宾式56

(3)补充式56

(2)偏正式56

四、词义57

(一)词义的性质57

(二)词义的分类57

1.从词义的多少分,分为单义词和多义词57

2.从词义的远近程度分,可分为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58

(六)语法功能不同59

(五)语体色彩不同59

(四)感情色彩不同59

(三)词义的范围不同59

(二)词义的轻重不同59

(一)词义的侧重点不同59

五、辨析近义词的方法59

3.从词义的感情色彩分,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59

六、成语知识60

(一)什么是成语60

(二)成语的结构类型60

1.并列关系60

3.古代作品中的语句习用为成语61

2.从历史事件或历史故事凝缩成的61

1.从古代的寓言故事凝缩成的61

(三)成语的来源61

8.兼语关系61

6.动补关系61

7.连动关系61

5.目的关系61

4.动宾关系61

3.主谓关系61

2.偏正关系61

4.来自群众的口头语言62

(四)成语在历史上是怎样普及的62

(一)谚语63

七、熟语知识63

(五)运用成语应注意的问题63

(二)惯用语64

(三)歇后语64

(四)格言64

(五)掌握填充关联词语的方法65

(四)要把握好虚词词义,了解它特定的含义65

(三)注意同义词的辨析,尤其是近义词65

3.语体色彩65

(二)准确掌握成语的含义65

1.感情色彩65

(一)词语的附加意义不可忽视65

八、怎样正确使用词语65

2.态度色彩65

附录66

附录一:常见新词集录66

(一)网络流行词语集录66

(二)其它新词67

附录二:易混的词语辨析集录72

(二)卷中常见的的生僻成87

语汇编87

附录三:高中生应掌握的成语87

的成语87

(一)近十年高考中出现过87

(三)易解错的成语集录91

(四)常见成语出处93

4.数词94

3.形容词94

2.动词94

1.名词94

一、词类的划分94

第五章句子部94

(一)实词94

5.量词95

6.代词95

(二)虚词95

1.副词95

2.介词95

3.助词95

4.连词95

3.主谓短语96

2.复指短语96

1.连动短语96

(二)结构特殊的短语96

4.动宾短语96

5.补充短语96

1.并列短语96

(一)结构一般的短语96

二、短语96

6.拟声词96

5.叹词96

2.偏正短语96

8.双宾短语97

1.由大到小的框式图解法97

(三)短语层次的划分97

10.固定短语97

9.“的”字短语97

7.趋向短语97

6.介宾短语97

5.方位短语97

4.能愿短语97

3.兼语短语97

2.由小到大的框式图解法98

三、句子98

(一)句子的成分98

1.主语98

2.谓语99

附录一: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歌谣100

附录100

3.宾语100

4.定语101

5.状语102

6.补语103

7.中心语105

8.独立成分105

(3)祈使句106

(4)感叹句106

(二)句子的分类106

1.根据用途和语气来划分106

(2)疑问句106

(1)陈述句106

①主谓句107

②非主谓句107

(1)单句107

2.根据结构来划分107

(2)复句108

①复句的特点108

②复句的类型108

3.按照句子在句群中的地位和作用划分108

(2)后续句108

(3)终止句108

(1)始发句108

(4)中心句109

(5)独立句109

(三)单句109

1.几种特殊的单句109

(1)把字句109

(2)被字句110

(3)连动句110

(5)是字句111

(6)存现句111

(7)双宾句111

2.单句的附属成分111

(1)插入语111

(4)兼语句111

(2)呼应语112

(3)象声语112

3.复杂单句112

(1)句子某个成分复杂化112

(2)句子全面复杂化112

4.单句的划分113

(1)单句划分的原则113

(2)分析的步骤和方法113

(3)递进复句114

1.复句类型114

(1)并列复句114

(四)复句114

(2)承接复句114

(8)假设复句115

(4)解说复句115

(6)因果复句115

(5)选择复句115

(7)条件复句115

(9)转折复句116

(10)目的复句116

2.多重复句的分析116

(1)确定分句的数目和界限116

(2)找出关联词语116

(3)划分第一个层次117

(4)划分其余层次117

3.特殊复句——紧缩复句117

(1)紧缩复句的特点118

(五)句群118

(2)与一般复句的转换118

1.句群的特点119

2.句群的类型119

(1)并列句群119

(2)承接句群120

(6)因果句群120

(4)选择句群120

(5)转折句群120

(3)递进句群120

(7)假设句群121

(8)条件句群121

(9)目的句群121

(10)解证句群121

(11)总分句群121

3.句群和复句122

(1)句群与复句的联系122

(2)句群与复句的区别122

4.句群和段落122

(1)句群与段落的联系122

(2)句群与段落的区别123

5.句群的分析123

四、修改病句123

(一)修改病句的基本原则123

(三)常见的病句类型124

(二)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124

1.用错词性124

3.成分残缺126

2.搭配不当126

4.语序不当127

5.成分赘余128

6.结构混乱128

7.词义不当129

8.常见复句错误129

9.歧义130

10.不合逻辑130

附录132

附录一:汉语单句结构类型简表132

附录二:数字、数词用法常见错误列举132

第六章修辞部134

一、修辞格134

(一)语文《考试说明》规定要掌握的八种修辞格134

1.比喻134

2.比拟135

3.借代135

4.夸张136

6.排比137

5.对偶137

7.设问138

8.反问139

2.对比(对照)140

3.衬托(映衬)140

1.引用140

(二)其它修辞格140

4.反复141

5.回环(回文)141

6.顶真141

8.反语142

7.双关142

9.仿词143

10.婉曲(委婉)143

11.讳饰144

12.摹写(摹绘、仿拟、摹状、模拟)144

13.呼告144

18.歇后语145

19.警策145

17.层递145

15.通感(移觉)145

14.互文145

16.移就(移用)145

24.示现146

20.倒装146

21.飞白146

23.节缩146

22.镶嵌146

25.跳脱147

26.转品147

27.析字147

28.复迭(类叠)148

(三)词格的综合运用148

2.套用148

3.兼用148

1.连用148

二、扩展语句149

(一)扩展语句的命题特点149

(二)扩展语句的基本类型149

(三)扩展语句的解题思路及要求151

(四)扩展语句需要注意的地方151

1.明确要求152

(二)解题步骤152

三、压缩语段152

1.要点齐全152

3.语言规范152

2.字数达“标”152

(一)解题原则152

2.筛选信息153

3.合并整理153

4.推敲语言153

5.检查定稿153

(三)题例解析153

四、选用、仿用、变换句式154

(一)选用句式154

1.什么是选用句式154

2.选用句式需要注意的地方154

(二)仿用句式155

1.仿用题的类型155

(1)填空式仿用155

(2)续写式仿用155

(4)独立式仿用156

(3)命题式仿用156

2.仿用的要求158

3.仿用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59

(三)变换句式159

1.语气的变换159

(1)陈述句与疑问句的变换160

(2)祈使句与疑问句的变换160

(3)陈述句与感叹句的变换160

(4)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160

2.结构的变换161

(1)主动句与被动句、主动句与把字句的变换161

(2)常式句与变式句的变换161

(3)长句与短句的变换162

(4)整句与散句的变换163

五、语言运用准确、简明、连贯、得体(一)准确164

1.词性运用要准确164

2.词义运用要准确164

(1)辨析词义164

(2)辨析色彩164

(5)单句与复句的变换164

(二)简明165

6.把握句子主干在表意上的作用165

3.把握关联词语所表现的语句关系165

5.把握词语间的搭配规律165

4.把握句子内部与句子之间的顺序关系165

(3)辨析用法165

(4)辨析词性165

(三)连贯166

1.事理通达166

2.文理畅通166

(5)要符合表达目的性的需要167

(4)语言表达要有分寸感167

(3)要符合表达者的身份、特点167

(2)要考虑接受语言信息者的身份、特点167

(1)要选用合适的表达方式167

(四)得体167

(6)用语要恰当、得体168

附录168

附录一:巧解图文转换题168

附录二:敬辞集录169

附录三:谦辞集录171

4.文字产生前人类“结绳”有什么意义?172

1.常见的语音误读有哪几种?172

2.如何避免多音误读?172

3.文字的特性与发展是怎样的?172

★答疑解惑172

5.文字是怎样产生的?173

6.什么是表形文字?173

7.什么是表意文字?174

8.什么是表音文字?174

9.什么是拼音文字?174

10.汉字的起源?175

11.为什么会写别字?175

写数字?176

13.中学生应掌握哪些汉字知识?176

14.你知道是谁发明了汉字的大176

12.望文生义是如何造成的?176

15.学习和应用汉字应注意哪些177

问题?177

16.并列关系的词或短语之间,177

也有不用顿号的情况,为什177

么?177

21.省略号和“等等”能同时并用吗?178

20.括号有多种,该怎样选择使用?178

18.冒号的提示范围到哪里?178

17.句内括号与句外括号的标点178

应如何使用?178

19.破折号前的标点应如何处理?178

怎么写?179

26.直接引用的句子用引号,间179

接引用的语句用引号吗?179

25.一句话中要用多个引号,该179

理?179

24.引文后的标点符号应如何处179

23.省略号前后标点应如何处理?179

22.如果省略的是文章的整段,或诗歌的一行,或相连的几行,那么省略号如何写?179

27.一句话中的标点是固定不能180

改变的吗?180

28.标点符号和句子结构有什么180

关系?180

29.如何区别词汇与词?180

32.词的兼类是怎么回事?181

31.词的引申义和比喻义有何区181

30.物量词与动量词有何不同?181

别和联系?181

36.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助词“的”有时必须用,有时不能用,有时可用可不用,该如何判断?182

33.惯用语与成语有何异同?182

35.能作主语的词或词组就一定能作宾语吗?182

34.同音词在语言中有什么作用?182

38.状语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助词“地”有时必须用,有时不能用,有时可用可不用,该如何判断?183

37.作状语的常是哪些词?是否所有的状语位置都位于谓语的前面?183

39.如何区别定语与状语?184

40.如何区别宾语和补语?184

41.程度补语前的“得”必须用185

吗?185

42.补语与中心词的关系如何理185

解?185

43.主谓短语能作哪些句子成分?185

44.如何区别动宾短语和动补短185

语?185

48.主谓短语和主谓句的区别和186

联系在哪里?186

49.非主谓句主要用在哪些场合?186

些?186

46.“我不得不告诉你事情的真186

45.短语与句子的区别是什么?186

相。”是否定句还是肯定句?186

47.常用于感叹句中的副词有哪186

51.句子中出现多层定语应如何排序?187

50.兼语句式和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区别在哪里?187

52.如何处理句中的多层状语?188

53.怎样区别单句和复句?188

不当,句子会出现哪些问题?189

57.介词“对”和“对于”使用189

56.紧缩句与复句有什么联系?189

55.一般转折复句和让步转折复句的区别在哪里?189

54.说明因果复句与推论因果复句的异同?189

哪些毛病而导致病句?……190

59.议论性语句扩展有哪些类型?190

58.关联词的使用上经常会因为190

60.怎样使用表达方式扩展语句?191

61.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仿用191

句式的联系和区别有哪些?191

62.扩展语句需要注意些什么?192

63.“压缩语段”有什么方法?192

意什么?193

65.如何写“标题新闻”?193

64.不同文体语段的压缩需要注193

66.仿用的隐性要求有哪些?195

67.语气的变换的方法有哪些?195

68.结构的变换的方法有哪些?196

69.造成歧义的原因有哪些?197

70.消除歧义有什么方法?198

71.怎样才能使句子连贯?198

72.比喻在不同文体中有何作用?200

73.“像”字句一定是比喻句吗?200

74.比拟与比喻都有“比”,如何区别?200

76.对偶、对仗、对联有何区别?201

77.反语与讽刺有何区别?201

75.借代与借喻都有“借”,如何区别?201

79.互文与对偶有何区别?202

78.语义双关与借喻有何区别?202

文学常识与文学鉴赏204

第一章文学常识部204

一、重要作家及作品204

(一)中国古代作家及作品204

(二)中国现、当代作家及作品212

(三)外国重要作家及作品217

(五)作品并称221

(四)中国文化史上的作品第一221

.221

(六)作家并称222

(七)文学流派 文学运动 文学团体223

1.文学流派223

(1)现实主义223

(2)浪漫主义223

(3)自然主义223

(4)古典主义223

(10)婉约派224

(11)桐城派224

(5)批判现实主义224

(9)豪放派224

(8)边塞诗派224

(7)山水田园诗派224

(6)西方现代派224

(2)文学研究会225

(3)创造社225

(1)复社225

(4)中国左翼作家联盟225

2.文学运动225

(4)五四新文化运动225

(3)文艺复兴运动225

(1)新乐府运动225

(2)古文运动225

3.文学团体225

3.诗歌的分类226

(1)押韵226

4.古代诗歌知识226

2.诗歌的特点226

1.什么是诗歌226

(一)诗歌226

二、文学体裁226

(12)小令中调长调227

(11)词牌与标题227

(10)民歌227

(9)新诗227

(8)律诗227

(7)绝句227

(6)近体诗227

(5)古体诗227

(4)乐府诗227

言227

(3)四言五言七言杂227

(2)韵脚227

(13)豪放派和婉约派……228

(14)宫调与曲牌228

(15)散曲228

(16)元杂剧228

(二)散文228

1.什么是散文228

2.散文的分类228

3.散文的特点228

2.小说的三要素229

1.什么是小说229

3.小说的分类229

(四)小说229

2.戏剧的分类229

1.什么是戏剧229

(三)戏剧229

4.散文的艺术手法229

6.说230

5.论230

4.原230

3.辩230

2.骈文230

1.赋230

(五)古代其他文学体裁230

5.我国古代小说的特点230

4.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230

2.国别体231

1.编年体231

(六)史书体例231

13.寓言231

14.游记231

11.祭文231

10.铭231

9.赠序231

12.笔记文231

7.奏议231

8.序跋231

6.断代史232

句232

5.通史232

4.纪事本末体232

3.纪传体232

附录二:中国名言名句集锦(按音序)233

附录三:外国名言精选(按内容)248

(一)读书篇248

(二)友谊篇250

(三)时间篇251

附录四:对联颂名家252

2.二十四节气254

1.农历254

(二)历法254

3.五行254

2.四象254

(一)天文254

一、天文历法254

第二章文化常识部254

1.二十八宿(xiù)254

(2)帝王年号纪年法255

5.纪月255

(4)年号和干支兼用纪年法255

(3)王公年次纪年法255

(1)干支纪年法255

4.纪年255

3.天干和地支255

6.纪日256

7.纪时256

(1)天色纪时法256

(2)十二地支纪时法256

(6)寒食257

(5)花朝257

(3)上元257

(4)社日257

(1)元日257

9.传统节日257

8.五更257

(2)人日257

(13)除夕258

4.道258

3.国258

2.郡258

1.州258

(一)常见行政区名258

二、行政区划258

(12)腊日258

(11)冬至(冬至节)258

(10)重阳258

(9)中秋258

(8)伏日258

(7)端午258

8.江表259

7.河西259

6.山东259

5.关东259

4.关中259

3.中原259

1.二京259

2.中国259

(二)常见地名259

8.县259

7.府259

6.省259

5.路259

2.地方官职260

1.中央官职260

(一)官职260

三、官职科举260

10.江东260

9.江左260

(二)科举261

1.汉代实行征辟和荐举制261

2.科举制261

四、学校与教师261

(一)学校261

1.私塾261

(二)教师262

1.祭酒262

7.国子学262

2.博士262

3.五学262

5.庠序262

4.四学262

2.乡学262

6.太学262

(一)姓名263

3.名字号263

2.氏263

1.姓263

五、姓名称谓263

4.助教263

3.司业263

4.谥号庙号年号264

(二)称谓264

1.称呼习惯264

(1)直称姓名264

(2)称字、号、斋号、籍贯等264

3.谦称265

2.敬称265

(3)称官名、谥号等265

(4)兼称265

4.年龄称谓266

六、宗法礼俗266

(一)宗法266

1.三纲五常266

2.三从四德266

2.礼节267

4.避讳267

3.忌讳267

1.尊卑267

(二)礼俗267

七、法律刑罚268

(一)轻刑268

(二)重刑268

(三)死刑269

八、衣食住行269

(一)服饰269

1.头衣269

2.体衣270

4.佩饰271

3.足衣271

(二)饮食272

1.五谷272

2.六畜272

3.食器272

4.酒器272

3.舆273

2.辇273

1.车273

(四)交通工具273

4.堂273

3.室273

2.宫273

1.版筑273

(三)房屋建筑273

4.轩274

5.乘274

6.驷274

7.舟274

1.作品主旨275

(一)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及社会意义275

第三章文学鉴赏部275

一、什么是文学鉴赏275

二、文学鉴赏的主要内容275

2.文学形象276

3.思想感情276

4.社会意义277

(二)文学作品艺术特色及表现手法277

1.了解表达方式277

2.分析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等)278

3.辨清修辞手法278

2.含蓄美279

3.个性美279

4.体会作品意境279

1.形象美279

(三)文学作品的语言279

三、文学鉴赏的步骤280

(一)整体感知280

(二)再现形象280

(三)感性体验280

2.分析结构281

1.领悟立意281

(1)理清线索281

(四)理性领悟281

(一)散文鉴赏281

四、分类鉴赏281

(2)抓住文眼282

3.品味特色282

(1)语言的品味282

(2)风格的品味282

(二)小说鉴赏282

1.了解小说特点282

2.整理故事情节283

3.分析典型环境283

4.鉴赏典型人物283

5.品味艺术特色284

6.思考社会意义284

(三)戏剧鉴赏284

1.戏剧(剧本)的特点284

3.戏剧冲突285

2.戏剧情节285

4.戏剧台词286

5.舞台提示286

(四)诗歌鉴赏286

五、诗歌鉴赏286

(一)现代诗歌鉴赏286

1.节奏美287

2.意境美287

3.主题美287

1.整体阅读288

(二)古代诗歌鉴赏288

2.体会意境289

3.感受情思289

4.品味语言289

5.分析技巧290

附录292

附录一:《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于文学鉴赏的要求292

附录二: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293

附录三:诗词鉴赏常用术语及释例296

82.古人为什么爱以“居士”为号?300

81.沈雁冰为何以“茅盾”为笔名?300

★答疑解惑300

80.鲁迅为什么以“鲁迅”为笔名?300

83.确定我国古代诗歌的节奏应注意些什么?301

84.什么是柏梁体?301

85.律诗的格律有什么讲究?301

86.律诗的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话对吗?302

87.什么叫无题?302

88.古体诗与近体诗有什么不同?302

91.怎样区分旧体诗与新诗?303

92.什么是“信天游”?它有什么特点?303

90.律诗与绝句有何异同?303

89.诗、词、曲的主要区别是什么?303

93.古代散文与现代散文一样吗?304

94.神话与迷信有何区别?304

95.戏剧和戏曲一样吗?304

老”?305

101.杜甫为什么自号“少陵野305

100.“十恶不赦”的十恶都是什么?305

99.“八卦”是怎么回事?305

98.二十四桥真的是二十四座桥305

97.长安一带为什么又叫五陵?305

96.什么是曲艺?305

吗?305

107.“梨园”指的是什么?306

111.为什么半斤等于八两?306

110.邹忌是巨人吗?306

109.“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指的是什么?306

108.钱为何又叫“孔方兄”?306

106.“知音”一词是怎么来的?306

105.国家为何又称为“社稷”?306

104.“东床”指的是什么?306

103.古时结义为何称为“金兰”?306

102.“皇帝”的称号是怎么来的?306

112.“七情六欲”指的是什么?307

113.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应该注意哪些问题?307

114.文学鉴赏的常见误区是什307

么?307

115.怎样鉴赏散文的情感美?308

116.怎样鉴赏散文的意境美?308

118.了解背景对鉴赏古代诗歌的意义是什么?309

117.小说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的辨证关系是什么?309

120.古代诗词中常见的语言特点是什么?310

119.什么是诗歌的表层意蕴和深层意蕴?310

121.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哪些?311

122.诗歌鉴赏主观表述题的表述程式是什么?311

123.古诗鉴赏的误区有哪些?311

124.高考诗词鉴赏有何答题技巧?312

一、文言文的读音315

(一)多音字315

第一章学词部315

文言文阅读315

(二)异读字317

1.破音异读318

2.通假异读318

3.古音异读318

二、文言文的字形318

(一)古今字318

(二)异体字319

(三)通假字319

(一)古今异义320

1.词义扩大320

三、文言文的词义320

2.词义缩小321

3.词义转移321

4.感情色彩变化321

5.名称说法改变321

(二)一词多义322

1.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322

(三)同义词和反义词323

2.词义引申和词义更替的区别323

(四)偏义复词324

四、文言文的词类、词类活用325

(一)文言文的词类325

1.文言实词325

(1)名词325

(2)动词325

(3)形容词325

(1)代词326

2.文言虚词326

(5)量词326

(4)数词326

(2)副词329

(3)介词333

(4)连词334

(5)助词335

(6)叹词335

(7)复音虚词335

3.词头、词尾335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336

(二)文言文的词类活用336

1.名词的活用336

(2)名词作状语337

(3)名词的使动用法338

(4)名词的意动用法338

2.动词的活用338

(1)动词活用为名词338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339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339

4.数词的活用339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339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339

3.形容词的活用339

(3)动词的为动用法339

(2)动词的使动用法339

附录340

附录一:常见文言实词集录340

附录二:常见文言虚词用法集录349

附录三:古代诗文中常见通假字集录356

附录四:古今异义词语集录359

附录五:古代诗文中常见异读字集录364

附录六:常见的文言复音虚词集录365

第二章句式部367

一、句子成分367

二、特殊句式368

(一)判断句368

(二)被动句369

(三)省略句369

(四)倒装句370

1.主谓倒装370

2.宾语前置370

4.状语后置371

3.定语后置371

(五)固定句式372

三、文言复句372

(一)联合复句372

1.并列关系372

2.递进关系372

3.选择关系372

4.连贯关系372

(二)偏正复句372

1.假设关系372

2.转折关系372

附录373

文言固定句式集录373

3.因果关系373

5.条件关系373

4.目的关系373

一、文言文的标点375

(一)标点和句读的区别375

(二)怎样使断句正确375

(三)怎样使标点正确376

二、文言文的翻译378

(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378

(二)文言文翻译的方法378

附录:高考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篇目379

125.怎样诵读文言文?380

★答疑解惑380

126.从读音的角度说,关于假借字的读音应注意什么问题?381

127.怎样对待文言文中的形似字?382

128.怎样判断“两面词”的意383

义?383

129.文言文中字的形、义间有何联系?383

130.如何辨别多义词的本义?384

131.如何根据语境辨别多义词的不同意义?384

133.如何判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385

132.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何规律?385

134.何谓“为动用法”?386

135.何谓“取消句子独立性”?386

136.中学阶段常见的偏义复词有哪些?387

137.复音虚词“所以”有何不同用法?388

138.“虽然”“于是”“可以”等双音虚词在用法上和现代汉语有何异同?388

139.“然”“然而”“然则”有何语法特点?389

140.能否说说文言虚词“请”的用法?389

142.“兼词”有何语法特点?390

141.“即”和“既”两字有何不同?390

143.文言实词有何特点?391

144.文言句中的兼语式是怎么表现的?392

145.文言句中的疑问句有何特392

点?392

146.文言句中的否定句有何特点?393

147.能否谈谈文言文中一些常见的修辞?393

148.怎么对待成语典故?394

151.翻译句子时该如何处理省略成分?395

150.翻译句子时该如何把握句子的特殊结构?395

149.怎么对待直译与意译?395

152.翻译句子时该如何处理倒装句?396

153.怎么把握文言文阅读中的难句翻译?396

154.做文言翻译题时要做到哪几个步骤?397

现代文阅读399

一、现代文阅读的含义399

二、阅读的方法和技巧399

(一)阅读的方法399

(一)积累基本知识400

(二)阅读的技巧400

三、阅读能力提高的途径400

(二)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和解题技巧401

(三)在训练中求提高401

四、各种文体的阅读法401

(一)记叙文阅读法401

1.把握记叙的顺序401

2.理清作品的线索402

3.挖掘作品的中心思想402

4.分析多种表现手法402

(二)说明文阅读法?402

1.学会抓说明事物的特征402

2.学会理清说明文的说明顺序403

3.学会辨析一般性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403

4.学会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平实性、简明性403

(三)议论文阅读法403

3.分析论证过程,把握文章结构404

4.分析论证方法,看清文章的逻辑关系404

1.找出全文的中心论点,把握文章的中心404

2.分析论据,认识文章是围绕论点选取论据材料404

5.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突出语言的逻辑性405

6.注意文章中非议论成分的作用405

(四)小说阅读法405

1.注意分析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405

2.注意分析人物的语言和行动。405

3.注意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405

2.从分析戏剧冲突入手406

(六)散文阅读法406

3.从辨析剧本台词入手406

5.重视小说的细节描写406

1.从戏剧情节安排入手406

(五)剧本阅读法406

4.注意小说中情节、人物、环境对表现主题所起的作用406

1.抓住“文眼”407

2.抓住“形散神聚”的特点407

3.紧抓散文的“感情”407

4.整理文章的“线索”407

1.注意分析词语本身的字面义408

(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08

2.注意分析字词在文段中临时产生的语境义408

二、理解层级408

一、总体分析408

第二章高考应对部408

3.注意分析词语所蕴含的文外含义409

4.从释句处开掘词语的特定含义409

5.借助修辞理解词义409

(二)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409

1.从语法入手分析409

5.分析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起重要作用的语句410

4.注意分析句子间的逻辑顺序410

3.通过文体进行分析410

2.分析文章的修辞410

6.分析能够体现文章中心的语句411

7.抓住能体现文章(文段)主要意思、写作意图的语句411

三、分析综合层级412

(一)辨别和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412

1.重要信息的含义范围412

(1)文章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412

(2)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述412

(2)确认筛选信息的区间413

(1)把握筛选信息的标准413

2.筛选重要信息的解题方法413

(3)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413

(3)把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进行比较分析414

(4)紧抓题干,准确筛选415

(5)通过概括要点筛选信息415

(二)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416

1.从形式方面分析416

2.从内容方面分析416

3.分析文章的表现形式417

4.根据语境来分析417

1.具体内容的“概括”418

(三)概括、阐发和解释418

2.抽象内容的“阐发”419

(1)找出抽象语句的植根点419

(2)在语脉中,联系抽象词句本身的意义加以阐发419

(3)利用语境的辅助因素,帮助揭示抽象语句的含义419

(4)仔细审题,明确题干要求420

3.含蓄词语的“解释”420

(四)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422

3.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动机、目的进行分析概括423

2.在确定文章体裁特点的基础上,对具体内容作具体分析423

1.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423

4.抓住文章中的显性因素进行分析概括424

5.综合分析、比较鉴别424

(五)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425

四、鉴赏评价层级426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426

(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428

155.如何处理课本和高考的关系?430

★答疑解惑430

附录:《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430

156.怎样精读文章?431

157.如何推断现代文阅读中多义词的含义?431

158.如何推断现代文阅读中指代词的含义?432

159.如何理解重点词语的隐含意义?432

160.如何理解不同文体中重点词语的表达作用?433

161.如何找到关键句?433

162.怎样把握重要词语的深刻含义?434

165.高考中我们如何阅读散文?435

166.科技文考察内容包括什么?435

163.怎样提高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呢?435

164.如何提高文学作品的评价、鉴赏能力?435

167.科技文中有哪些迷惑性选436

项?436

168.怎样快速准确地针对科技说明文进行答题?436

169.怎样针对社科类文章进行分析?436

170.现代文阅读如何“读”文436

章?436

171.如何整体把握文章?437

172.如何充分利用题干信息?437

173.考场上怎样快速把握文章内容?438

176.简答题如何表述?439

174.如何训练自己的检索阅读能力?439

175.如何解答内容判断题?439

177.如何避免简答题的失误?440

178.如何避免过度依靠语感解题产生错误?440

179.在高考中解现代文阅读题如何具体操作?441

180.如何理解考试说明?441

181.如何培养良好的应试心理?442

(5)平叙444

(4)补叙444

(3)插叙444

(1)顺叙444

(2)倒叙444

2.记叙文的顺序444

1.记叙文及其分类444

(一)记叙文444

一、基本文体知识444

写作指导444

3.记叙文的线索445

4.记叙文的结构445

(1)记叙文的开头445

(2)记叙文的结尾445

(3)记叙文的过渡446

(4)照应446

5.叙述与其它表达方式的结合446

(1)描写446

①描写及其分类446

①议论及其分类447

(3)议论447

(4)说明447

②议论的方法447

②抒情的方法447

①抒情及其分类447

(2)抒情447

②描写方法447

6.几种常见记叙文的写法448

(1)扩写、缩写、续写、改写448

(2)静物记叙文449

(3)植物记叙文449

(4)动物记叙文450

(5)景物记叙文450

(7)活动记叙文451

(6)事件记叙文451

(8)人物记叙文452

(9)游记452

(10)小小说453

(11)课本剧454

(12)童话454

(13)想像作文455

(14)报告文学456

(二)议论文456

1.议论文及其分类456

2.议论文的三要素456

(1)论点456

(1)一般论证结构457

(2)并列式457

4.论证结构457

(6)引申法457

(3)对照式457

(4)层进式457

(5)总分式457

(2)论据457

(5)对比法457

(4)类比法457

(3)喻证法457

(2)引证法457

(1)例证法457

3.论证方法457

(3)论证457

5.几种常见议论文的写法458

(1)短评458

(2)读后感459

(3)一事一议460

(4)驳论461

(5)杂文463

(6)引资料464

(7)列数字464

(8)画图表464

(5)作比较464

3.说明顺序464

4.几种常见说明文的写法464

(1)事物说明文464

(1)下定义464

(4)打比方464

(3)分类别464

(2)举例子464

2.说明文的说明方法464

1.说明文及其分类464

(三)说明文464

(2)程序说明文465

(3)事理说明文465

(4)科技说明文465

(5)文艺性说明文466

(6)科普性说明文466

(2)通知467

(1)书信467

2.几种常见应用文的写法467

(四)应用文467

1.应用文及其分类467

(3)启事468

(4)新闻468

(5)电报稿468

(6)广播稿468

(7)申请书468

(1)调查报告469

(2)总结469

3.其它应用文的写法469

(8)说明书469

(3)请示470

(4)计划470

(5)简报470

(6)合同470

(7)介绍信470

(12)讲演稿471

(10)摘要471

(11)请柬471

(9)摘录471

(8)条据471

(13)倡议书472

二、一般写作步骤472

(一)审题472

1.命题作文的审题472

2.材料作文的审题472

3.图画作文的审题473

(五)提纲474

(四)构思474

(三)拟题474

(二)立意474

(六)行文475

(七)修改475

附录475

基础等级作文十八口诀475

第二章高考应对部481

一、关于双等级作文481

(一)基础等级481

(二)发展等级482

(三)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的关系482

1.观察七法483

二、考场作文指南——双等级作文的成功要诀(一)考前做好充足的准备483

2.阅读八法484

3.积累三法485

(二)考场上要胸有成竹各个击破485

1.审题必须要整体485

2.正确立意领全文487

3.“税吏把关”选好材488

4.拟题不要太古板488

5.学会分析理服人489

6.语言魅力尽展现490

7.真情实感最动人491

三、高考作文发展趋向492

(一)关注社会,关注热点492

(二)关注个人,关注能力492

四、话题作文的写作492

(一)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的区别492

(二)话题作文写作点拨493

1.话题作文的审题493

2.话题作文的立意493

4.话题作文文体选择494

3.话题作文的选材494

5.话题作文的命题495

(三)话题作文的成败因素495

(四)话题作文应试时的策略496

(五)多头型话题作文的写作497

附录498

附录一:发展等级作文十八口诀498

附录二: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504

182.如何从多角度立意,提炼最佳观点?505

183.什么样的开头更好地吸引读者?505

★答疑解惑505

184.什么样的结尾能称为“豹尾”?506

185.如何通过细节展现文章的活力?507

186.如何进行巧妙的联想?509

187.如何进行巧妙的想象?509

188.如何设置悬念制造特殊效510

果?510

189.寓意型题目有何特点,如何审题立意?511

190.高考作文写文言文就能得高分吗?512

191.临场作文需注意什么?512

192.在考场上如何修改文章?513

193.如何对待阅卷老师?515

热门推荐